工作反思

1、该来的总会来;

经历了去年年底的团队和业务调整,跟预期一样,年后一番剧烈的人事变动,特别是中高层管理,可能也是看到我如此决绝的调整,他们也看清了行业周期的到来,但对公司在后行业周期的竞争力并没信心,急于趁上半年找新的平台也是能理解的,只愿大家都能有更好的平台去发展,因此也没去虚构画饼,清楚团队原擅长的领域在后周期已经没有绝对竞争力,团队只能归零重来,用结果说话。

2、感觉自己就是小强的命;

从读书、工作、创业,每一次越有压力越是浑身一股不信邪的拼劲,也不知道哪来的胆子和自信,待我再战它个三百回,不胜不归!也当成再一次突破自我和检验知行合一的契机。

3、带队打仗的永远要站在一线

放权2年多,今年重新抓业务后,有种脚踏实地的抓地力,更真实感受到市场变化和团队不足,希望未来1年能交出满意的答卷,重塑团队竞争力。

4、回归初心;

创业时就一直想要打造精悍团队,以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团队,不曾想几年下来,还是膨胀了,才有了去年年底的这一轮刮骨疗伤;反思自己,还是战略上的懒惰,想依赖于已检验的战术通过简单拼人力拼规模去打仗,用执行的勤奋掩盖思想上的懒惰,结果该来的还是来了;经历此番,更坚定了自我对未来3年的基调,找回本心,用认知升级取胜、以团队战斗力取胜,重新找到在行业中的定位,借力避短,避免拼人力、拼盲目的勤奋,让内卷滚到一边去!

论语曰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

About

一介书生,两袖清风,四大未空,五毒不全,聚光小眼三百度,无理文章四五载,犯小错而无大过,有小才却欠大志,借林语堂老先生四字结尾:一团矛盾!

16 COMMENTS
  1. Temple 2022/02/14

    其实我特别想知道,现在你对这次「破而后立」的评价,应该会更客观。

    • 风子 2022/02/15
      @Temple 经过了1年的团队调整和重回业务,最大的感受就是“踏实”,从回一线后,基于对团队人员和市场业务的了解,让自己指挥打仗变得更有章法和针对性,心态上最大的改变就是从无处安放焦虑到从容不迫~经过这大半年的结果也证明了一切都在往自己预期的方向变好!还是那句话,不胜不归!
  2. 青萌 2021/07/10

    读完拾风还是很有战斗力的,为有你这样的领导的团队感到庆幸!

    • 风子 2022/02/15
      @青萌 未必的,对小部分奋斗者而言,确实蛮渴望遇到能带来自己奋战的领导,反而则嫌事多。
  3. 林海草原 2021/06/29

    团队问题和个人发展感觉难以完全融合,时间长了他们觉得没法完全磨合,或者有家庭和其他非工作原因的变动,或者有其他的职业发展方向,就需要离开。

    • 风子 2021/06/29
      @林海草原 是,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找到能发挥自己价值的平台,青春短促,未必一直在一起就是好的,太舒服太熟悉的环境反而是不利于个人的成长。
  4. 响石潭 2021/06/27

    无往不利的团队,时不时需要放进来一条鲶鱼,不然会逐渐自我封闭和行动迟缓

    • 风子 2021/06/29
      @响石潭 是,这也是中小公司的痛点,业务规模支撑不了储备人才梯队,团队改革的时候很容易以为个别核心人员的变动导致业务波动。
    • 林三 2021/06/30
      @响石潭 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,我们都要这种刺激来提高自己。
  5. 灰狼 2021/06/27

    有些人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是无可厚非的。对我来说,离开的原因无非就是钱不够,或者做得不开心。

    • 风子 2021/06/29
      @灰狼 好聚好散,我比较喜欢通过提高自身的能量来吸引合作伙伴,别人跟我合作是以为能有收获,而不是被勉强。
  6. Lvtu 2021/06/25

    团队的打造真的太难了,还要不时的添加新鲜血液,不然日子一久就都成了老油条和没有激情了,最主要的是那个画饼的还要有煽动力。。。哈哈~~

    • Mr.Chou 2021/06/25
      @Lvtu 这让我想起华为的管理模式。
    • 风子 2021/06/29
      @Lvtu 哈哈,我不太喜欢画饼,总有吃不到的饼,那时节操就碎一地了,我比较擅长是帮分析个人自身利益去激发个人的目标感,管理外力辅助,弊端也很明显,如果一段时间努力后没有结果,很容易就难坚持,需要持续的利益结果辅助。
  7. 哥斯拉 2021/06/25

    团队内的人久而久之就僵化了,保持换血,拓展新业务。不知兄台做哪方面行业的。
    我能力问题,感觉20人左右的团队更胜50人的。

    • 风子 2021/06/29
      @哥斯拉 人太多管理很痛苦,最高峰有400多个人,怎么做都达不到预期的效率,边际递减太明显~去年底优化了一波,控制在100人内;我也觉得当年创业团队在30-40个人的时候,是效率和战斗力最好的时候,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到每一个人的成长。
LEAVE A REPLY
取消回复